|
|
- 農友天地
|
|
低溫季節換茬,要早防苗期病害 |
時間:2024-01-10 16:00:17 |
眼下,正處于一年中最冷的季節,低溫弱光天氣較多,新定植的苗子極易出現根弱、葉黃、燒根等生理性問題。幼苗嬌嫩,經不起折騰,若緩解不及時,生理性問題也會影響苗子生長,嚴重的可導致死苗死棵。提醒菜農及早發現異常,合理應對,確保苗齊苗壯。
糞肥燒苗
癥狀表現:冬季蔬菜換茬期是糞肥燒苗的高發期。雖然很多人都清楚,糞肥一定要腐熟后再使用,但是每年因糞肥燒苗的仍不少。有些菜農認為,糞肥在棚外堆積了一個多月已經完全腐熟,其實,堆積在田間地頭的糞肥最多能達到半腐熟狀態。當前溫度不比六七月份歇棚期的溫度,在不用腐熟劑的情況下,即使悶棚半月也很難達到完全腐熟。
應對措施:冬季換茬盡量不要使用糞肥,可選擇發酵腐熟好的商品有機肥。一旦出現糞肥燒苗,更要謹慎操作,避免幫倒忙。未腐熟的糞肥燒根也熏葉,因此菜農應加強養根護葉工作。當燒苗不嚴重時,菜農應及時揭掉地膜,在保證棚溫的同時盡可能放風,排除棚內有害氣體。在連續晴天時大水澆灌兩次,并沖施促生根的功能型肥料。同時,葉面噴施氨基酸、甲殼素類葉面肥,補充各種中微量元素,緩解因根系受傷引起的缺素癥以及葉片所受的氣害。
若燒苗嚴重,幼苗已經嚴重萎蔫或死亡,整株葉片干枯,這種情況下,建議菜農直接將其拔除重新定植。拔除以后,應該采取措施促進糞肥在短期內快速腐熟。定植之前要進行通風,將糞肥腐熟產生的有害氣體放出棚室。待糞肥腐熟后,可將新苗重新定植,進入正常管理。
澆水不當漚根
癥狀表現:冬季地溫低,苗子定植后根系下扎慢,如果澆水過量或是澆水時機不對,就會使地溫迅速下降,導致根系受傷,再趕上連續陰雨天氣,就會造成土壤濕度過大而引起漚根。
應對措施:苗子定植前,先澆一水,并全天閉棚提高地溫,待土壤墑情合適時再開穴定植。定植后用水壺澆水灌穴,待水下滲后將苗封好即可,這樣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地表溫度變化劇烈對根系的影響,避免傷根。以后澆水時,選擇在晴好天氣的上午進行,此時地溫與水溫相近,不會造成炸根現象。
漚根后,菜農應在土壤能立住腳時,立即進行劃鋤,快速降低土壤濕度。對于覆蓋地膜的,菜農可以將地膜揭開,并配合劃鋤操作。若遇連續陰雨天氣,則應適當延長澆水間隔期。出現傷根或漚根后,菜農應及時使用功能型養根產品灌根,并做好根部病害的預防,防止病菌趁機從傷口處侵染。一旦漚根,晴好天氣時,幼苗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萎蔫現象,菜農可通過葉面噴灑溫水,緩解萎蔫癥狀。
徒長
癥狀表現:澆水勤或連陰天是造成幼苗徒長的主要原因。幼苗徒長后,莖稈細弱、節間長,葉片薄而黃,若長時間得不到緩解,則會影響后續的花芽分化及坐果。
應對措施:苗子出現徒長后,控旺應根據徒長程度,以物理措施為主,化學控旺為輔。常用的物理控旺措施是溫度調控、肥水調控,植株調控。處于苗期的蔬菜,因本身養分需求量少,且底肥施用充足,管理中可少用肥或不用肥。進入開花坐果期后,植株生長快,養分需求多,追肥應以平衡型或高鉀型肥料為主,盡量少用高氮型肥料,促進植株生殖生長,防止營養生長過于旺盛。同時注重根系養護,多施用功能型肥料,培育健壯根系,避免植株“頭重腳輕”。當徒長較為嚴重或者物理措施難以控制時,可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控旺。
低溫冷害
癥狀表現:苗子抗逆性差,一旦遇到寒潮天氣或棚室的保溫性差,冷害易發生。冷害主要表現在葉片上,葉片發紫、白干、黃化、水漬癥狀、虎斑葉、葉片下垂等,菜農要注意觀察。
應對措施:菜農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報,在寒潮來臨前,提前做好棚室的保溫工作,如晴天適當早揭晚蓋保溫被,以增加棚內光照;陰天適當晚揭早蓋保溫被,并使用增溫塊輔助增溫;操作行鋪稻殼或稻草等吸濕保溫等。
除了棚室的保溫,還要提高苗子自身的抗逆性。苗子定植前應先低溫煉苗,在棚內低溫適應4-5天,然后再定植。在寒潮來臨前,根據棚室的實際情況,沖施或灌施功能型肥料,如甲殼素、氨基酸等,生根壯棵,提高根系的抗逆能力。葉面噴灑懸浮鈣、葡萄糖、甲殼素等產品,對提高植株的抗寒性,減少凍害損傷效果較好。
苗子發生冷害后,次日要進行緩見光、緩升溫的辦法,避免受害組織在溫度突然升高后,反而更不易恢復正常。苗子受冷害后,不要立即澆水追肥,可在天氣轉好后3-4天,追施甲殼素、氨基酸等養根產品,促進根系再生。
黃葉
癥狀表現:黃葉在冬季發生較普遍。苗子黃葉,一方面是根系受傷導致,另一方面是低溫弱光的天氣導致。
應對措施:菜農在管理中要注意養根,注意增施氨基酸、生物菌肥、甲殼素等具有生根養根作用的肥料,促進植株再生毛細根,增強根系對土壤中礦質營養的吸收能力。當出現黃葉時,菜農還應及時噴施葉面肥,可用含氨基酸、核苷酸及硼、鎂、鋅、鈣的葉面肥,補充各種中微量元素,可短期內緩解黃葉問題。另外,要增加光照,陰天時菜農應充分利用好散射光,只要溫度條件尚可并且不下雨,就應拉開棚使蔬菜見光。如果連陰天時間較長,菜農還應安裝補光燈。(來源:農村大眾)
|
|